2024年 04期
一种智能化机器人焊接系统构建及离线仿真技术研究
樊启永;廖小吉;戴琨;董瑞佳;张宝民;构建了一种智能化机器人焊接系统,并对其离线仿真技术展开研究。基于3D设计完成了智能化机器人焊接系统的结构设计,该系统采用双工位V字形布局,包括机器人本体、变位机、全自动液压工装、智能除尘系统、激光传感系统等,对其关键部件的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同时,在设计阶段及示教编程阶段引入离线仿真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本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订单中的应用表明,较传统机器人焊接系统相比,本系统焊接质量更好、效率更高。
结合FTICR MS与UVPD-MS/MS的优化微纳米塑料表征方法研究
顾连军;为了更好地溯源食品包装微塑料,并分析其对人体的危害,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和紫外光解离质谱对矿泉水瓶及真空包装袋微塑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矿泉水瓶和真空包装袋微塑料的离子峰信号强度最大分别为3.5×108和4.8×109;并且二者均在m/z大于1000Da的区间内存在等间距峰,其质量差分别为192Da和113Da,这分别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酰胺6的重复单元质量一致。经过激光解吸后,矿泉水瓶微塑料存在共价键断裂情况,而真空包装袋则不存在该现象。而经过紫外光解离后,矿泉水瓶和真空包装袋分别产生了35个和59个碎片离子。上述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和紫外光解离质谱能对食品包装产生的微塑料进行准确表征,实现微塑料的溯源。
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甘志英;针对遮挡情况下目标跟踪产生漂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OSSE和Kalman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以改善跟踪效果。算法使用MOSSE滤波器与目标图像的相关性度量来判断遮挡情况。无遮挡时,以MOSSE滤波器为主跟踪器,获取目标位置,更新MOSSE滤波器,并修正Kalman滤波器;遇到遮挡时,将Kalman滤波器设置为主跟踪器,预测目标位置,并保持MOSSE滤波器不变。实验从跟踪速度、精度、成功率等角度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算法在遮挡情况下,实现目标的快速有效的跟踪。与同类算法比较,能有效改善遮挡情况下的跟踪效果,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园区智能配送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
何云邦;闫康宁;陈楚文;王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配送的需求不断上升,虽然现有园区配送机器人已经能有效改善园区配送效率低、成本高、服务差等问题,但其还存在难以适应复杂的配送环境、无法保证物品安全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园区智能配送机器人,一是其具有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即通过Gmapping算法进行雷达建图,导航算法进行路径规划,GNSS信号辅助定位减少路径规划误差,从而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二是具有配送安全系统,即通过计算机视觉的人脸识别和射频卡进行身份认证,并通过物联网模块连接至物联网云端,物联网云端将人员身份卡号信息和人脸认证信息下发给PyQt5的显示界面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可视化展示实现了取物的回溯,从而保障了配送的安全。通过系统调试和实验发现设计的园区智能配送机器人可以很好实现自动驾驶和保障配送物品安全,并且配送的准确性达到了95%以上,从而提高了园区智能配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德国“双元制”视角下产教深度融合的途径探究
赵艳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良性互动方面多措并举,为产教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另外,德国“双元制”模式正是产教融合的先进典型,汲取其可行性思路,为我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一些参考,主要提炼为:政府要在制度完善、资源统筹、监督评价等机制优化上持续发力;学校要在内涵建设、共赢合作机制探究上稳步推进;企业也须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精耕细作。
STEAM视域下高职“双创”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刘喆;张蕾;以“双创”课程体系建设为背景,从STEAM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出发,结合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存问题,从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跨学科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STEAM元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行业的紧密合作三个方面,构建了有效的保障机制,以确保课程体系的成功实施和持续发展。
文旅高质量发展视角下职业本科旅游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探索
杨艳;张洁;王子乐;谢巧培;颜如芸;开展职业本科旅游大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新发展阶段的关键举措,是服务区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求,满足人民对高层次旅游体验的现实需要。通过分析职业本科旅游大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于职业岗位(群)明确人才培养重点类型,构建集目标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培养途径及培养评价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实践创新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促进职业本科旅游大类专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教法创新”目标、现实及实践路径的探析——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
庞维跃;刘蓓;职业教育数字化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的突破口,要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开创职业教育教法创新的路径。确立“德技并修”“数字素养”“产教融合”“个性化学习”和“数字教材建设”等教法创新目标,创建数字化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角色、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通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能力,创建数字化学习教学情境,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数字化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等职业教育数字赋能实践路径,实现职业教育环境数字化、课程教学个性化、教学治理精准化的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为例
唐树伶;王海燕;韩德静;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从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出发,探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重建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校企战略合作、改革教学手段、开展广泛社会服务等角度提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数字中国、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方法
张晶;孟海涛;张冉;在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寻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慕课+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人工智能助力下为高职院校教学带来显著的教学优势,并取得一些成效。然而高职院校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高职院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教学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水平,为其未来发展筑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