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0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的人类活动识别研究

殷建艳;

人类活动检测是行为识别领域的重要任务,其中跌倒检测因其安全性和紧急干预需求而备受关注。结合信号处理技术与机器学习模型,对人类活动检测任务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重点分析了跌倒检测的性能表现。实验结果表明,各模型均表现良好,并在不同任务中展现出各自的优势。为跌倒检测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为活动检测模型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2025 年 02 期 v.23 ;
[下载次数: 11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风光出力场景生成

郭子铭;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中涉及大量新能源场景的建模和分析,场景选取的合理性对系统运行和规划的计算效率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VAE-DCGAN模型,该模型使用变分自动编码器作为生成对抗网络的生成器部分,使其学习历史数据的出力特征,并通过与判别器的博弈训练生成大量风光出力场景。利用累积概率分布和最大均值差异距离等指标,对生成场景的优劣进行评估。结果表明,VAE-DCGAN模型的生成数据和真实数据的MMD距离为0.032?9,模型可以较好地学习到风光历史数据的出力特征。

2025 年 02 期 v.23 ;
[下载次数: 15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一种冷轧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模型

曾艳;吴泽启;张天有;李佳瑶;石惠文;

带钢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性能与质量。为了更准确地检测带钢表面缺陷,控制带钢质量,提出了一种冷轧带钢表面缺陷的检测模型。该模型在YOLOv5框架下进行改进,主要有3个方面: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块以增强特征抽取架构;通过采用SIOU(Sum of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函数来优化模型训练过程;通过改进置信度预测的损失函数以增强模型在识别真实对象时的精准度。经过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改进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冷轧带钢表面缺陷的检测,且与同类算法YOLOv4和YOLOv5相比,检测的平均准确度都有所提升。

2025 年 02 期 v.23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项目“激光切割钢板智能码垛机器人研究”(课题编号:2023DT020),主持人吴泽启
[下载次数: 6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连铸浇钢平台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

吴传开;王亚敏;

随着钢铁行业智能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钢区连铸作为制约产线效率的核心生产环节,正在陆续引进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大包水口的自动拆装、中间包测温、取样等功能,确保标准化精准作业,减少危险岗位人工操作及重复性劳动,提升产线效率。通过对连铸大包、中包机器人从拆卸大包水口液压缸、中包换水口,测温、取样加保护渣等功能利用改进的RRT*算法对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最终实现其在浇钢平台复杂环境下的高效稳定运行,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提升了生产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2025 年 02 期 v.23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级课题“数字孪生技术在自动化智能运维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XHKT202405),主持人王亚敏
[下载次数: 3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现实困境、构成要素及实现路径研究

胡佳慧;

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针对当前产教融合共同体所面临的政策之困、体制之困、机制之困、文化之困等现实困境,运用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发现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需要以确定目标为先决条件,以明确组织结构为基础,通过六大核心运行机制、四大保障方式助力实施。基于以上结论,构建了校企双主体共生共建共享,政府、行业、科研机构共同托举,“产、学、研、训”四维嵌入的“双主体三依托四维嵌入”产教融合共同体模型。

2025 年 02 期 v.23 ;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24年度一般课题“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双向嵌入’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SP24YBZ163),主持人胡佳慧
[下载次数: 15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三教”改革:逻辑意蕴与实践路径

杨治刚;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其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劳动力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动主体,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职业教育间存在必然联系。新质生产力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发展要求,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三教”改革为具体抓手。通过深化教师内涵价值、聚焦教材内容创新、探索多元教法模式,实现教师高科技、教材高质量、教法高效能发展,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需求与“三教”改革成果落地的有机统一,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正向循环。

2025 年 02 期 v.23 ;
[下载次数: 17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师、教材、教法协同共生: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实施机理与策略

阎金刚;邵长兰;

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是工作体系和教育体系整合的复杂知识体系。基于模块化课程本质要义分析,发现教师、教材、教法协同共生是推动模块化课程高效实施的主要机理。针对教师、教材、教法存在着横向迁移不够、纵向贯通不足、灵活衔接不畅等问题,从结构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三个维度,构建“三维一体”的协同共生机制,并从协同目标、协同机制、协同管理三个维度提出模块化课程高效实施的措施。

2025 年 02 期 v.23 ; 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Q2023051),主持人阎金刚
[下载次数: 1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建构主义视域下职业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周运;

结合“新职教法”政策,如何有效获得质量工程教学改革下的积极反馈,实现当前教学内容与未来就业需求相协调,推动职业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俨然变得至关重要。建构主义视域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教学情境,破除传统式课堂单向知识灌输的局面,新吸收获取的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融合,持续地完善与扩展个体的知识体系构成。“宏观—中观—微观”维度揭示现有课程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并且从教学模式探索、“三教”、“三融”、硬软件设备投入等四方面探讨现有课改的应用,期盼职业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从中有所收获,以应对就业期社会对学生的高要求。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实践教学为参考,所提供的实施对策协助课改工作,持续地优化职业本科课程教学过程和配置资源,明晰了改革目标。

2025 年 02 期 v.23 ; 2024年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本科职教规划项目“建构主义视域下职业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DGSGY2024044),主持人周运; 2022年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质量工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本科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ggsdzlgc09),主持人周运
[下载次数: 12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职业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研究——以自动化类专业为例

陈鹏;王娟;刘晓丽;

在稳步发展职业本科的背景下,制订高质量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全面渗透职业本科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特色课程体系和开展课程开发建设是职业本科建设的重要实施环节。针对目前职业本科存在课程体系指导框架不清晰和课程建设逻辑不清楚等问题,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现代测控工程技术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两个职业本科专业的探索性建设为主线,提出了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课程体系构建逻辑以及不同专业课程的开发难点,论述了重要专业课程的开发逻辑,以期为职业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2025 年 02 期 v.23 ; 2023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自动化类职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23gszyjy-001),主持人陈鹏; 2024年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人才(团队)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风电机组轴承变工况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课题编号:310100296012),主持人陈鹏
[下载次数: 128 ] [被引频次: 1 ] [阅读次数: 2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职业院校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关联影响因素研究

王小玲;刘兰惠;曹聪;许金元;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充分展现了机器深度学习带来的无限潜能。对于学习者深度学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深度学习方式、策略和评价三个方面,未从可评、可测、可量的角度揭示学习者深度学习是否发生以及关联影响因素。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采用混合分析法,以机器深度学习的视角,基于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论在宏观层面构建分析框架,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三因素方面深入挖掘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关联因素;从微观层面深入职业教育教学一线,利用实际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关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深度学习特征明显;得分越高的学生,深度学习的可能性越大;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与是否深度学习并不完全呈正相关。本研究为促进深度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参考。

2025 年 02 期 v.23 ;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JK23CZY116),主持人王小玲
[下载次数: 8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